2012 年 6 月 19 日,微软发布了第一款 Surface 产品:Surface RT。作为微软试水 PC 硬件的第一款产品,一方面因为其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的新形态打破了当时 PC 市场同质化严重的尴尬局面而受到赞扬,另一方面则因为产品体验无论是在 PC 端还是平板端都没有达到用户预期而备受诟病。
在当时不少媒体猜测,Surface 很可能会是一次短暂的尝试,并将会以 Surface RT 平淡的表现而草草结束。
但后来,Surface 不但没有成为过去,产品家族还空前繁荣。除了数款 PC 以及二合一系列产品以外,Surface 家族还衍生出了双屏电脑 Surface Neo、双屏手机 Surface Duo 以及真无线耳机 Surface Earbuds 等产品。
今天,Surface 家族已经来到了第 8 个年头,Surface 也继续推陈出新。这次他为我们更新的四款产品,包括:Surface Go 2、Surface Book 3、Surface Headphones 2 以及 Surface Dock 2
此前在接受《Wired》采访时,微软 Surface 之父 Panos Panay 表示,Surface Go 是一次对 Pro 系列技术下放的尝试。
确实,你在 Surface Go 上能看到大哥 Pro 上的影子,包括二合一的产品形态、同样的支架铰链,甚至是相同的铝镁合金外壳,以及是相同的 Alcantara 材质键盘。两者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尺寸。
微软表示,最早打造 Surface Go,是旨在为 Surface 系列增加一款更实惠、更便携的二合一设备。
而如今,Surface Go 2 在延续了「随时可 Go」的特性, 保持上一代轻薄设计的同时,通过窄边框设计,塞进了一块更大的 10.5 英寸触控显示屏(上一代为 10 英寸),屏幕分辨率也从 1800×1200 增加到 1920×1280,同时还提供了更长的电池续航。
在硬件配置方面,Surface Go 2 分为 LTE 版本和 Wi-Fi 版本。其中 LTE 版本搭载的是英特尔 Core m3-8100Y 处理器,配备 8GB 内存和 128GB 存储空间。WiFi 版本搭载的是英特尔 Pentium 4425Y 处理器,配备 4GB 内存和 64GB 存储空间。
另外,Surface Go 2 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支持 Wi-Fi 6 网络连接。至于接口方面,Surface Go 2 相较于前代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只配备一个 USB-C 接口、一个 3.5mm 耳机接口以及一 个 Surface Connector 磁吸式充电接口。
最后, Surface Go 2 除了延续上一代的「轻便」以外,也延续上一代的「实惠」,新机起步价依旧不超 3 千元,为 2988 元。
紧接着轻量级选手 Surface Go 2 之后登场的则是家族中的的全能型选手 Surface Book 3。Surface 家族中不同系列有着各自的侧重点,Surface Go 侧重便携、Surface Book 3 则侧重专业性能。
初代 Surfac Book 诞生的初衷,就是满足那群对二合一产品情有独钟,又需要强劲的性能配置去运行 Autodesk、Adobe 等专业软件的用户。作为性能最强劲的 Surface 家族二合一产品,虽然这次更新在外观上改变不大,但 Surface Book 3 这次在性能上则更进了一步,让加班来得更从容一些。
Surface Book 3 搭载英特尔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包括酷睿 i5 1035G7 和 i7 1065G7,同样支持 Wi-Fi 6。图像性能方面,部分高配版本的 Surface Book 3 搭载英伟达 GrForce GTX 1650 或 GeForce GTX 1660 Ti 独立显卡。
而对于计算能力和 IO 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开发者等用户,Surface Book 3 的内存最高也可以选至 32GB。微软表示,Surface Book 3 相比起前代,性能提升 50%,电池续航时间最长可达 17.5 小时。
更强的性能除了意味着更从容地应对各种专业工作以外,Surface Book 3 也可以每秒 60 帧的速度畅玩 PC 版 Xbox Game Pass 游戏库中 1080p 游戏。
Surface Book 3 继续提供 13 英寸与 15 英寸两种版本,但无论你选哪种版本,Surface Book 3 均搭载支持触控的 High-DPI PixelSense 屏幕。
更全面的能力当然意味着更高昂的价格,Surface Book 3 起步价为 12888 元。
从 2018 年开始,Surface 系列开始覆盖声学产品,发布了第一代 Surface Headphones。作为首款 Surface 耳机,其出色的降噪效果和无线体验赢得了不少称赞,但其依然存在着续航能力不佳、高频表现一般等遗憾。这些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无疑都让用户更期待它的迭代产品。
而在两年之后,Surface Headphones 2 来了。
Surface Headphones 2 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耳罩可以进行 180 度的翻转,让用户把耳机挂在脖子上时更加舒适。
Surface Headphones 2 的主动降噪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除了可以通过贴耳式拨盘进行 13 级的降噪力度调节以外,Surface Headphones 2 还可以实现人声过滤或者是人声增强的效果。这样,你想听得到的声音即便不用摘下耳机也能听得一清二楚,不想听到的声音,Surface Headphones 2 都能够帮你隔绝于耳外。
之前被诟病的续航问题在 Surface Headphones 2 上也得到增强了,据微软介绍,Surface Headphones 2 在充满电后,在通过蓝牙连接以及开启主动降噪功能下,能提供 20 小时的续航时间。
Surface Headphones 2 这次提供两种配色,分别是钛白灰和典雅黑,售价为 1998 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发布的真无线耳机 Surface Earbuds 如今也一同上市了。相比起市场上的众多真无线耳机,Surface Earbuds 的辨识度相当高,设计也十分前卫。
另外,Surface Earbuds 的产品力也足够强,除了分体式耳机常见的手势操作以外,Surface Earbuds 也与 Microsoft 365 进行深度结合,让用户通过耳机使用 Word、Outlook 以及 PowerPoint 中使用听写功能。
Surface Earbuds 售价为 1588 元。
除了电脑和耳机以外,微软这次还带来了 Surface 电脑的拓展坞产品 Surface Dock 2。在外形和体积上,Surface Dock 2 相较于前代变化不大,主要是背面的 Mini DP 接口以及正面的 USB-A 接口都换成了 USB-C 接口。
另外,Surface Dock 2 的电源也获得了升级,从此前的 95W 升级到最大支持 200W 的功率,给设备充电的速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Surface Dock 2 配置齐全,功能也足够强大,唯一的缺点,应该就是贵了吧,售价为 2288 元。
正如开头所说,来到第八个年头的 Surface 已经从最初只有两款产品(Pro 和 RT)的试水先锋,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品家族。
微软在这八年里,通过不断地推陈、不断地出新,把人群从入门的学生覆盖到专业人士,也试图通过更多不同的品类将 Surface 推向不同的方向。
从 Gartner 的统计数据上看,去年第四季度,Surface 的出货量在全球排名第七,在美国市场排名第五。对于微软而言,Surface 俨然也已经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然而对于微软来说,更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这些硬件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而是完全由自己主导的软硬结合体验,以及这所带来的大批忠实用户。
就正如 Surface 之父 Panos Panay 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到 Surface 之于微软的意义时回答的一样:
在微软内部,我们赋予 Surface 的定义是微软所有精华的集大成者和最佳的表现窗口,它是一个集合了微软所有优点的产品。
不管微软做什么,云也好,操作系统也好,应用也好,我们都希望在各个领域的优势、能力都能够完美体现在 Surface 的产品上。
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与交流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华测检测总裁申屠献忠做客《对话2020》
CTI华测检测总裁申屠献忠表示:希望通过华测人的共同努力,让CTI华测检测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检测认证机构,推动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Cololight量子灯,点亮生活中的点滴瞬间
cololight量子灯,由杭州行至云起科技有限公司为苹果手机用户量身打造,融合了人工智能科技和物联网技术,洞察当下流行美学,用创新的设计和炫彩的灯光为用户打造炫彩灯光盛宴,提升用户生活品质,传播智慧生活的理念。
周志国老师股市解析
中国的股市风云变幻着,有很多人在股市的大浪潮中几经沉浮,最终也无法成为股市中的弄潮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参透股市奥秘的人为大家指点迷津,当然也会有人好奇,真的会有人摸得清股票市场的规律,抢占投资先机吗?确有其人,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奇人——周志国。
无奈的关停,美团互助不能承受之重
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基础逻辑还是轻资产流量变现,一旦要用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来规范监管,大多数是承受不起的
—— 更多精彩视频 ——